非法集資騙局又現新幌子
平臺還設置了一些特殊規(guī)則,比如,購買多個特定數字藏品后還可以合成稀有高階的數字藏品,購買盲盒可以進行積分沖榜,并兌換獎品。張某還向用戶開放二級市場進行交易,自買自賣,營造交易火爆且有升值空間的假象。
張某、劉某因此獲利頗豐。為逃避收益承諾和法律責任,張某停止服務器續(xù)費,“某平臺”關閉,用戶無法提現、無法查看數字藏品。
此類非法集資該如何判定
法院經審理認為,被告人張某、劉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,數額較大,其行為均已構成集資詐騙罪,且屬共同犯罪。法院判決被告人張某、劉某犯集資詐騙罪,判處有期徒刑,并處罰金。
看似是平臺和二級市場上的自愿交易,為何張某、劉某被判犯集資詐騙罪?相關專業(yè)人員表示,判斷是否構成非法集資,一般要從非法性、公開性、社會性、利誘性特征等幾個構成要件中逐一解構。
“區(qū)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的關鍵在于‘非法占有目的’的認定?!毕嚓P專業(yè)人員表示,集資詐騙是以虛構事實的詐騙方式進行非法集資,以占用投資者的投資款項為主觀目的,集資后并不用于或不主要用于生產經營活動。涉案行為屬于非法集資后抽逃、轉移資金,逃避返還義務的行為,均可以認定被告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。
犯罪手段翻新需加強防范
當下新型非法集資花樣繁復,手段不斷翻新,相關專業(yè)人員提醒大眾,切莫輕易沖動“入坑”。
非法集資的模式和手段在轉型升級,新型騙局更具迷惑性、欺騙性。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,時刻牢記“理財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”,警惕以科技創(chuàng)新、綠色產業(yè)等為幌子的各種騙局,清醒認識非法集資的危害性,不斷提高警覺性。她建議,投資前可通過網站等查詢相關企業(yè)是否經過法定注冊,是否具有募集資金的資質,選擇正規(guī)的理財產品。
對打著“高額回報”“快速致富”旗號的投資項目,投資者應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一般金融產品的回報率,進行冷靜分析,避免上當受騙。
來源:山西省上市公司協會
本期責編:張曦元 陳陽